据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胜利精密今天公告,公司拟以不超过6.12亿元收购苏州捷力51%股权,同时拟以不超过1.08亿元收购福清福捷80%股权,公司将借此进入新能源锂电池产业。
据公告,苏州捷力成立于2009年,目前主要的产品为锂离子电池隔膜,其锂离子电池隔膜产品质量优异,具有较强研发、生产和管理的竞争力。苏州捷力的锂电池隔膜产品目前已稳定供货国内外主要锂电池生产商,如新能源(香港)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珠海光宇、韩国LG。
胜利精密目前主业为消费电子行业核心模组、生产智能化改造服务以及智能终端的销售渠道服务业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新增锂电池隔膜生产与销售业务,进入新能源锂电池产业领域;并希望借此实现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消费+高端制造”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张立栋认为,公司这笔收购,因为溢价率并不高所以比较划算,但因为锂电池去产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投资者还是需要注意相应风险。
张立栋:首先,这笔收购还是比较划算的,它收购的整体议价率并不是特别高。这里面还有一个保障的措施,苏州捷力原来的控股股东对它未来的业绩也做了一个承诺,如果达不到相应的净利润,便可以得到现金的补偿。另外,从行业整体的发展趋势来说,整个锂离子电池行业在2013年之前扩张的比较迅猛,所以现在确实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是在2014年之后,产能过剩的问题得到了缓解,因为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开始逐步扩大,所以在这个时间点切入还是比较合适的。此外,今年工信部出台了一个关于锂电池行业的规范条件,这对于行业来说也是一个利好。因为之前的行业集中度不够,通过这样的一个规范,可以推进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从风险的角度来说,前期锂电池行业去产能化的布局扩张非常迅猛,过程也比较漫长,目前虽然产能过剩在逐步消化,但这一过程实际上还需延续下去。在去产能的过程中,最核心的问题是锂电池技术方面的突破,技术的突破不够也是它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相关的需求还是处于观望的状态。从整体的角度看来,行业实现快速增长还是需要时间,除此之外,这一行业的竞争也是比较激烈的,投资者在关注这笔交易的同时,也需要去注意相关的风险。
有关“胜利精密拟7.2亿揽入两公司控股权 涉足新能源产业”,我们来看相关评论和报道:
海通证券:苏州捷力主要做湿法锂电池隔膜,在 A 股属于相当稀缺标的,其下游包括 ATL——苹果 供应商、比亚迪。2016 年预计 1.3 亿元的净利润规模在 A 股锂电池隔膜行业目前也是绝对少有。目前锂电池企业基本采用国外锂电池隔膜产品,苏州捷力领先效应明显,品质不输于旭化成等相关企业,产品属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随着未来持续扩产将获得爆发式增长,1.3 亿元的净利润对赌也体现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兴业证券: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精密结构模组制造服务商,以结构件为基础,向客户提供结构模组"大部件"。公司以其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将"大部件"战略从传统电视延伸到笔记本,预计可顺利扩展到移动终端。华龙证券高级投资顾问李剑锋 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与解读。
经济之声:胜利精密今天并购两家公司,不过这两个被并购的标的今年上半年都处于亏损状态,原因是什么?
李剑锋: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苏州捷力的运营收入比较低,同时负债又比较高。第二,其产品利润比较低,所以它的成本不能被覆盖,因而造成了较大的亏损。另外一个公司的销售收入非常高,因为它产品的市场销售成绩非常好,但是仍然出现了亏损。主要原因是产品价格过低。此外,因为石油价格持续下滑,相关产品价格走低也是正常的。
经济之声:这一收购的前景值得看好吗?
李剑锋:它收购苏州捷力的做法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我国生产的主要还是中低档电池薄膜,高档的薄膜主要还是从日本进口,而且产品也比较过剩。苏州捷力生产的隔膜产品质量非常好,先进程度也非常高,但仍然会受到目前市场过剩和油产品价格走低的影响,所以它无法很好的将产能发挥出来。此外,原油市场的持续下跌也不利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从长期来看,只有当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的数量爆发之后,该公司的盈利才可能得以实现。
经济之声:您如何评价这家公司上半年的业绩情况?
李剑锋:这说明这家公司的产品还是能够销售出去,出现利润增长略高于收入增长的现象也是正常的。它今年同比增长的幅度出现了下降,这与目前中国经济整体下滑,CPI走低也是相符的,它可能在控制成本上下了一番功夫。总而言之,这家公司取得这个成绩还是非常不容易的。
经济之声:公司是国内产销规模最大,研发能力最强的专业精密结构模组制造服务商之一,您认为公司在这个行业的竞争能力如何?
李剑锋:该公司的竞争力比较强,从它目前的市场表现看来,它的股价还没有经过过分的恶意炒作,但是二级市场的股价在开发以后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经济之声:今年上半年公司通过增发完成收购了智诚光学、富强科技及德乐科技三家强相关性的公司,将公司的“大部件战略”延伸至移动终端领域,打造一个横跨电视、电脑、手机、可穿戴设备等全尺寸智能终端的核心模组制造服务平台,对于公司这种战略布局,投资者如何来理解?
李剑锋:这家公司还是处在不断成长和扩张的过程中,中国未来在电子信息和互联网领域的消费会越来越多,公司收购与其相关的资产都是公司的生存战略,投资者对这一方面可以给予重点的关注。
经济之声:公司最后还要向工业4.0智能制造发展,怎么看公司这种发展路径?
李剑锋:工业4.0主要就是一个自动化制造的过程,其中包括软件和生产线的设计,它生产的一些电子类产品正好适合工业4.0的生产线的需要,例如射频、识别系统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等。